TOP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15日表示,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增長有助于降低碳排放。格奧爾基耶娃當天在中國人民銀行與IMF共同舉辦的綠色金融和氣候政策高級別線上研討會上說,中國持續推動經濟向消費驅動轉型,并支持服務業和高科技部門擴張,這將降低經濟增長的能源需求和碳密度,從而降低實現氣候目標的難度。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7日發布《全球金融穩定報告》更新內容,警告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脫節仍在延續,一旦投資者重新評估全球經濟增長前景或政策展望,全球資產價格或將面臨回調風險。這種風險疊加金融市場脆弱性,可能導致市場信心發生連鎖反應,危及全球宏觀金融穩定。
在1月26日發布的最新1月《世界經濟展望》(WEO)報告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再度上調了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同樣地,IMF也表示,中國與其他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間的復蘇將存在可觀的分化。值得一提的是,與去年10月WEO的預測一樣,IMF此次依舊預測中國是2020年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預計增速為2.3%。IMF并預測中國2021年將錄得8.1%的GDP增長,比10月預測略微下調了0.1個百分點。
當地時間10月21日,IMF大幅下調了對今年亞洲經濟增速的預測,預計亞洲經濟今年將萎縮2.2%,相比6月《世界經濟展望》更新預測下調了0.6個百分點,原因是包括印度、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主要新興市場經濟急劇收縮超出了預期;2021年亞太地區預計增長6.9%,相比2020年6月預測上調了0.3個百分點。盡管IMF上調了明年亞洲經濟增長預測至6.9%,但它警告說復蘇將緩慢而零散,依賴旅游業的國家受到的打擊尤其嚴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在周二為財政部長會議準備的書面演講稿中表示,一些數據表明世界經濟正在復蘇,許多發達經濟體的前景沒有IMF之前預期的那么糟糕。IMF通過緊急融資支持了80多個國家,除中國外,大多數新興和發展中國家尚未化險為夷,IMF可能下調對一些國家的展望,IMF預計復蘇只會是局部的,不平衡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駐華首席代表史蒂文·艾倫·巴奈特表示,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已經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所有經濟體都感受到了這種影響。IMF預計,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今年的增長率為 3%,明年將反彈至5.9%。IMF還預計,印度今年的增長率為 4.5%,俄羅斯為 6.6%,巴西為 9.1%。相對來說,中國是其中的一個亮點,是唯一一個預計今年將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稱,新冠疫情給亞洲經濟造成的損失可能將一直持續到2022年。這一評估是對全球復蘇前景的警告,疫情已造成世界經濟陷入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滑坡。據IMF的數據,2019年亞洲對全球增長的貢獻率約為68%。盡管地區增長明年有望恢復至6.6%,但這不足以彌補疫情危機造成的全部經濟損失。IMF亞太區負責人李昌鏞指出,“我們預計2022年亞洲經濟增速將比危機前的預測水平低約5%;如果排除掉中國,這個差距將會更大,即使封鎖措施完全解除,經濟活動也無法恢復到滿負荷運轉,因為個人行為方式發生了變化,并且保持社交距離、減少傳染的措施會繼續實施。IMF上周表示,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9%,4月時的預測為萎縮3%。該機構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5.8%,低于4月時5.8%的預測。李昌鏞稱,IMF預計亞洲經濟今年萎縮1.6%,4月時的預測為零增長。李昌鏞還指出,盡管如此,亞洲依然是全球經濟的壓艙石,如果該地區的萎縮程度像世界其他地區一樣嚴重,那么全球經濟料將萎縮約7.6%。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GDP增速為 4.9%,此前預期為 3%。預計中國2020年經濟增速為1%,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此外,IMF預計2020年美國GDP增速為 8.0%,此前預期為 5.9%;預計2020年歐元區GDP增速為 10.2%,此前預期為 7.5%;預計2020年日本GDP增速為 5.8%,此前預期為 5.2%;預計2020年英國GDP增速為 10.2%,此前預期為 6.5%;預計2020年德國GDP增速為 7.8%,此前預期為 7.0%;預計2020年法國GDP增速為 12.5%,此前預期為 7.2%。此次IMF進一步下調全球GDP增長預期,顯示出新冠疫情對于經濟下滑拖累明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表示,全球經濟從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帶來的沖擊中完全復蘇所需的時間將比最初預期的長得多,她還強調了保護主義的危險。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說,IMF可能會下調2020年GDP萎縮3%的預測,但沒有給出細節。這可能也會引發IMF對2021年全球經濟將部分復蘇,實現5.8%增長率的預測發生變化。在接受采訪時,她表示,來自世界各地的數據比預期的要糟糕。“很明顯,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完全從這場危機中復蘇,” 格奧爾基耶娃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她沒有給出具體的復蘇時間目標。今年4月,這家全球貸款機構預測,為了減緩病毒傳播而實施的企業關閉和封措施鎖將使世界陷入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但格奧爾基耶娃本月早些時候表示,之后公布的數據顯示出“更多的壞消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在6月發布最新全球預測。美國財政部稱,全球經濟展望仍是七國集團(G7)財長的一大關注焦點,他們將于周二舉行遠程會議。格奧爾基耶娃對路透表示,該組織關注的風險包括復蘇期間的高債務水平、赤字增加、失業、破產、貧困和不平等加劇等。但她表示,危機也推動了數字經濟,為提高透明度和在線學習提供了機會,甚至讓小公司也有機會進入市場。格奧爾基耶娃說,她敦促成員國保持開放的溝通和貿易往來,幾十年來這一直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支柱。“我們確實需要保持貿易流動,特別是醫療物資和食品的流動,長期且通暢,以便找到克服當前這場危機的途徑,”她說,“我們希望通過克服這場危機可能帶來的創傷,繼續為所有人建設一個更加繁榮的未來。”她表示,“我們不應背離世界各地人民的利益:勞動分工、合作和貿易,這些帶來商品和服務成本下降、收入增加、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貧困狀況減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于二戰后,旨在促進金融穩定,促進貿易,減少全球貧困。格奧爾基耶娃說,自危機開始以來,它已經向56個國家提供了緊急融資,并將盡快就另外47項申請作出決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言人表示,迄今為止已經發放了大約210億美元的緊急貸款,這些貸款的利率非常低。格奧爾基耶娃表示,該組織還可能提供贈款,幫助最貧窮國家在年底前向IMF償債。此前,IMF已從其成員國獲得用于提供貸款的新的出資承諾。
北京時間14日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為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糟糕的經濟衰退。《報告》預計,發達經濟體經濟2020年經濟將萎縮6.1%。其中,美國經濟萎縮程度為5.9%,歐元區國家經濟萎縮程度為7.5%。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萎縮程度相對較小,《報告》預計該區域經濟2020年經濟增速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