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外媒8月23日消息:在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的背景下,美國金屬貿易商正采取高風險策略,通過加拿大、墨西哥和越南等國轉運銷往中國的廢銅,以規避中國的10%進口關稅。這種做法凸顯了全球金屬供應鏈因貿易沖突而日益緊張的局面。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從美國直接進口的廢銅數量已從1月的39,373公噸驟降至7月的不足600噸,創2004年以來最低月度記錄。然而,中國上月總體廢銅進口量仍保持在19萬噸左右,與年初基本持平,其中來自日本和泰國的進口量增長逾倍,從加拿大的進口也增長29%。與此同時,美國出口數據顯示,泰國、印度和加拿大成為第二季度美國廢銅的前三大目的地。這種異常變化表明至少存在部分改道運輸的情況。
據知情人士透露,為躲避中國關稅,美國廢銅被裝入集裝箱后先運往第三國,在中轉地更換貨主標簽和原產地證明,再繼續運往中國。船舶經紀公司Ifchor North America董事總經理Emmanouil Xidias指出,途中重新裝運和更改原產地的行為構成欺詐,參與更改原產地和再出口的一方將承擔法律責任。過去十年中,中國進口商因參與非法轉運或原產地欺詐而面臨巨額罰款和刑事指控。在特朗普首個總統任期內,一些廢銅進口商就因購買改道貨物被中國海關查處而受罰。
分析師表示,礦山供應中斷和虧損的處理費使廢銅價值上升,因此行業在貿易路線上行險創新不足為奇。但是由于操作復雜且風險高,貨物流動速度緩慢,行業仍存在大量滯銷廢銅。
市場數據顯示,回收廢銅價格曾因供應中斷折價明顯,但近期在特朗普關稅豁免及期貨價格調整影響下,折價有所收窄。
總體來看,中美貿易摩擦下,美國廢銅出口商通過第三國規避關稅的行為,反映了全球金屬供應鏈的壓力與創新應對,同時也帶來法律與市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