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受中美關稅政策影響,4月7日國內鎳價大幅低開,創下2021年4月以來新低,國內鎳價最低逼近11.5萬元/噸整數關口。隨著市場悲觀情緒逐步釋放,國內鎳價迎來階段性估值修復,價格重心重回12萬元/噸附近并維持震蕩走勢。在行業“反內卷”政策推動下,多數工業品價格出現一定上漲,但鎳及下游不銹鋼價格仍維持震蕩格局,走勢明顯弱于其他工業品。
印尼鎳礦供應趨于寬松
印尼鎳礦協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RKAB(鎳礦開采配額)已批準3.64億濕噸,較年初的2.98億濕噸增加超過22%。若按85%的開采效率測算,2025年印尼實際鎳礦供應量預計約為3億濕噸,而全年鎳礦總需求約為2.6億濕噸,鎳礦供應格局已由年初的偏緊轉向寬松。受此影響,鎳礦價格有所回落:印尼內貿紅土鎳礦最新到廠價為52.2美元/濕噸,較年內高點下跌約7%;菲律賓紅土鎳礦價格也同步下滑,鎳產業鏈整體成本支撐相應減弱。
國內純鎳供應持續處于高位。8月國內純鎳產量為 3.52萬噸,1—8月累計產量達26.4萬噸,同比增長25.84%,預計全年國內純鎳產量有望突破40萬噸。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1—7月國內純鎳累計出口10.7萬噸、進口13.5萬噸,已從年初的凈出口狀態轉為當前凈進口,國內純鎳供應進一步增加。下游各領域需求相對穩定,需求主要集中在合金、電鍍、不銹鋼等領域,每月對純鎳的需求量約為2.6萬噸。整體上,國內純鎳市場呈現供應過剩格局。
在供應寬松的背景下,全球鎳庫存持續增加。截至9月5日,全球鎳庫存達25.96萬噸,較年初增加超過5萬噸,創近5年同期新高。國內鎳庫存雖較年內高點有所回落,但整體仍維持高位。截至9月5日,國內鎳庫存為3.99萬噸,同樣處于歷史同期高位。此外,LME持續增加純鎳可交割品牌,進一步提升了LME鎳合約的流動性。目前全球LME鎳庫存已達21.5萬噸,鎳期貨交割品不足的風險大幅降低。
鎳價跌破外采原料成本線
從成本端看,純鎳現貨價格已跌破外采原料成本線,包括外采硫酸鎳、外采高冰鎳及外采MHP(氫氧化鎳鈷)。在成本端一體化路徑下,現貨價格也已跌破一體化高冰鎳生產成本,目前錨定于一體化MHP生產成本,該成本線約在11.8萬元/噸。
綜上所述,印尼鎳礦供應由偏緊轉向寬松,疊加全球鎳庫存維持高位,鎳價上行面臨較大壓力。不過,當前純鎳現貨價格已跌破外采原料成本線,且錨定于一體化MHP生產成本,下方存在一定成本支撐。因此,純鎳整體缺乏明確方向性驅動,預計仍將維持震蕩運行。
當前主要不確定性在于海外鎳產業鏈政策變化,其影響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中國鎳礦進口主要依賴菲律賓,占比超過90%;另一方面,國內雖不直接從印尼進口鎳礦,但大量進口印尼高冰鎳和濕法中間品(MHP)。后續需密切關注菲律賓和印尼的鎳礦及鎳產業鏈相關政策動態。(期貨日報)